太极拳教学之杨式太极如何做到棉里裹铁 怎样认识太极拳的“双重”( 二 )


三、第三种解释的意思为“双重”即同侧的手和脚为“同虚”或“同实”, 不是“一虚一实” 。 这种解释首先在表述上很模糊, 因为“虚实”与“阴阳”一样都是属于“有名无形”的, 是没有固定所指的, 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, 同一事物的“虚实”属性就可能是不同的 。 比如灵活与固定对于“虚实”而言, 一般认为灵活为“虚”、固定为“实”;而力量较大的与力量较小的对于“虚实”而言, 一般认为力量较大为“实”、力量较小的为“虚”;这样, 对于既活动又力量较大的肢体而言, 各从“活动”的角度和“力量”的角度出发去分析, 这一肢体的“虚实”正好相反 。 不过一般而言, 对于手臂, 往往是以“力量”和“攻击”来确定其“虚实”的 。 而对于脚何为虚何为实, 近代却是有不同确定标准的 。 一种是以脚靠近身躯的为“实”、另一脚为“虚” 。 比如很多人认为弓步的前弓腿为“实”、后蹬腿为“虚”;另一种是以实际的主要承重与用劲的一脚为“实”、另一脚为“虚” 。 比如董英杰先生在《太极拳释义》中就指出弓步的前弓腿为“虚”、后蹬腿为“实”;陈鑫先生在《陈氏太极拳图说》中也指出左偏马步较弓的左腿为“虚”、右腿为“实” 。 杨式太极拳与陈式太极拳在当前的太极拳流派中具有典型的代表性, 下面就以不同的“虚实”标准对这两个拳种套路里的拳式作一分析如下:
(一)以弓步的前弓腿为“实”、虚步的后脚为“实”、主要攻击的手为“实”分析杨式太极拳, 那么, 可以发觉同侧手脚明显均为“实”或“虚”的拳式有:揽雀尾掤、单鞭、白鹤亮翅、肘底捶、斜飞式、海底针、扇通背、高探马、野马分鬃、退步跨虎等 。 而同侧手脚明显为“一虚一实”的拳式有:揽雀尾挤、提手上势、搂膝拗步、手挥琵琶、搬拦捶、倒撵猴、玉女穿梭、指裆捶等 。
(二)以弓步的后蹬腿为“实”、虚步的后脚为“实”、主要攻击的手为“实”分析杨式太极拳, 那么, 可以发觉同侧手脚明显均为“实”或“虚”的拳式有:揽雀尾挤、白鹤亮翅、搂膝拗步、肘底捶、搬拦捶、海底针、高探马、玉女穿梭、退步跨虎、指裆捶等 。 而同侧手脚明显为“一虚一实”的拳式有:揽雀尾掤、单鞭、提手上势、手挥琵琶、斜飞式、倒撵猴、野马分鬃等 。
(三)以偏马步的较弓腿为“实”、虚步的后脚为“实”、主要攻击的手为“实”分析陈式太极拳, 那么, 可以发觉同侧手脚明显均为“实”或“虚”的拳式有:懒扎衣、单鞭、斜行拗步、背折靠、高探马、野马分鬃、裹鞭炮、当头炮等 。 而同侧手脚明显为“一虚一实”的拳式有:掩手肱捶、连珠炮、闪通背、指裆捶、前招、后招、退步压肘、击地捶等 。
(四)以偏马步的较弓腿为“虚”、虚步的后脚为“实”、主要攻击的手为“实”分析陈式太极拳, 那么, 可以发觉同侧手脚明显均为“实”或“虚”的拳式有:斜行拗步、掩手肱捶、高探马、闪通背、指裆捶、击地捶等 。 而同侧手脚明显为“一虚一实”的拳式有:懒扎衣、单鞭、背折靠、野马分鬃、连珠炮、前招、后招、裹鞭炮、退步压肘、当头炮等 。
由以上分析可知:不论如何分析, 杨式太极拳与陈式太极拳套路中都既有同侧手脚均为“实”或“虚”的拳式, 也有同侧手脚为“一虚一实”的拳式 。 也就是说按照同侧手脚不是“一虚一实”的就是“双重”的说法, 那么, 太极拳学练一开始就在练习“双重”, 到了“神明”阶段, 太极拳套路中仍然是存在着“双重”拳式的 。 显然这种说法是不能成立的 。 因此, 不能认为同侧手脚不是“一虚一实”的就是“双重” 。 或者说, 认为同侧手脚不是“一虚一实”的就是“双重”的说法也是错误的 。

推荐阅读